政务云市场大局已定?大家"争第一"竟为它
2018-01-10 09:59【皖云在线】
IDC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政务云市场厂商评估报告》里,华为云登顶中国政务云领导厂商象限,华为对外发布政务云市场第一。
2017年3月,由工信部和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中,浪潮再度蝉联年度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这是赛迪顾问对于中国政务云市场的分析研判。
2017年4月,计世咨讯(CCW Research)发布的榜单上,新华三蝉联2016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份额。
在接近年终的11月份,连“0元中标”的狂欢都接近尾声了,突然爆出“华为云稳居中国政务云第一”的消息,值得琢磨。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是谁?智慧城市。一块比政务云更大的蛋糕,一个上万亿的市场。
谁是第一?这么大盘子谁说得清
到底谁是第一?数据打架怎么看,又是“统计口径”惹的祸?
包括政务云在内,那些能冒出多个“第一”的市场,不外乎四个特点:盘子太大、水太深、竞争太激烈,而各家都各有所长。
中国政务云市场正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风口”。从市场范围看,从中央到各省、市,县区几千个行政区域,上万个单位政务云的咨询、规划、建设、迁移、运营和优化等,市场体量超过千亿,但政务云采购的统计口径却千差万别。
从形态看,政务云架构包括IaaS、PaaS、DaaS、SaaS四个层面,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几乎所有ICT市场领域与主流厂商都在其中。仅仅从单一政务云搭建看,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有做集成的,统计数据中还会出现厂商销售额重复计算的情况。
因而,当前的政务云市场下,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排名能够包揽整个政务云市场,也很难有哪个评估机构能够拿到、并且算出准确的数据,支撑政务云厂商的市场排名。各市场调查机构使用“魔力象限”代替具体数据来描述各家厂商市场地位,也有数据无法测量的原因。
看看中国政务云市场上的四股力量,都是大玩家。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各家各有所长,厂商们便都有可能自称“政务云第一”。
以浪潮、华为为代表的大型本土IT厂商;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太极为首的IT系统集成商。这四类厂商资源禀赋各异,对政务云的争夺,合纵连横,狠招、奇招迭出。
这个市场的新人腾讯开了“0元中标”的头,但后来这招玩得最顺溜的,却是三大运营商。云服务总是需要网络,运营商租宽带就能把钱赚回来。
运营商虽然拥有通信资源,但在软件和应用开发上,实力却远逊于IT厂商和互联网厂商。而大型IT厂商优势是能够提供从IT硬件设备到云计算软件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且在政府行业深耕多年。
这方面,华为、新华三、浪潮三家都各有所长。华为在网络设备领域市场遥遥领先。新华三硬件、方案能力上实力突出,浪潮则在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第一,政务云服务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第一。
谁是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这是一个“全能冠军”的头衔。这么大的蛋糕,各种维度和统计口径,谁能一家通吃?谁又能有本事讲清楚谁是第一?
任何宣称自己是“政务云”第一的企业,都是舆论的包装,期望通过舆论优势来影响客户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岂不是笑话。
谁会成为未来的第一?看趋势
华为、新华三、浪潮三个“第一”,代表了政务云市场激烈博弈,但谁也无法一家通吃的现状。那么,未来谁能成为政务云市场的真正王者?
是趋势,是政务云市场的发展趋势,会将先行者送到行业第一的位置。
政务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其建设模式息息相关。
还是从IDC报告说起,IDC的《中国政务云白皮书(2016)》指出,政务云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一种是政府出资自建,借助云服务商进行建设和运营。这是最早出现的模式,现在逐渐减少;一种是政府和建设方利用BOT、PPP等方式,对政务云进行建设和运营。第三种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即由云服务商出资建设,政府按需购买云服务。
是自己买房成本高,还是租房成本高?这个账不用算都明白,所以,现在一提起政务云,大家脑子里自动指向第三种模式——“政务云服务”。
从政策导向上来讲,现在政府鼓励购买云服务,由于地方政府承受的财政压力,促使他们将信息化平台由自建转变为按需购买云服务,这个趋势非常清晰。推导看出,未来谁占据在政务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谁就是政务云市场的王者。
厘清了“政务云”这个大概念及政务云的发展方向,未来谁是中国政务云第一把交椅,也就是一道算术题了。
通常,一般只有地级市及以上的政府机构才会提出政务云建设需求。从政府招标来看,全国一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333个地级市,中标信息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开透明,谁中了标,谁就作为云服务商进入,形成“根据地”,后面几年的服务就是谁的。
来自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两年,全国一共131个政务云招投标项目,浪潮中标31个排名第一,其余为电信20个、移动15个、联通14个。
政务云服务的运营模式,2011年由浪潮在济南开辟,在全国推进,成就了今天浪潮政务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但随后竞争对手模仿跟进,包括三大厂商,都在进军,并成为中国政务云供应链生态中产品与方案生态服务的重要市场主体。未来谁占据政务云市场的统治地位,今天这仍是一个开放命题。、可在这个节点,华为号称自己是“政务云第一”,这又是为什么?
IT厂商争第一,意在智慧城市
桔子财经分析,华为这么做,目的一定不是获取政务云服务运营权,而是意在智慧城市产品销售上,这是一块更大的蛋糕。
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在大数据、云计算一步步成为煤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在AI的各种应用逐渐落地、商用,在BAT积极参与下,智慧城市的战略机会窗口突然间就开启了。
腾讯对智慧城市快速布局,为了推广乘车码,马化腾亲自搭乘广州地铁。
最近,马化腾亲自搭乘广州地铁推广乘车码,率先杀入地铁移动支付,与广州地铁集团正式启动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合作。
BAT巨头在民生领域的一些独特能力被政府这个智慧城市最大卖家看中,微信、支付宝、百度大脑等,能给政府带来很多想象空间和合作的可能。在这个阶段,智慧城市各种概念频出,各式竞争花样都会有,就像现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百度讲“AII in AI”,腾讯讲“AI in AII”。
但在这个赛道上的选手都明白,政务云是智慧城市最大入口,也是最具价值的入口。原因无他,一旦为政府建好云平台后,将来就可以基于云上应用和数据做很多事情,包括智慧城市。这就像那句至理名言说的,“如果火箭上有个位置,你要做的是赶紧跳上去,而不是计较位置好坏。”
回顾一下2017年,中国政务云市场发生的大事。3月,腾讯0.01元中标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项目,虽然最博人眼球,但IT厂商大佬密集拜访省委书记,拼“政府生意”,才是猛料。
要问2017年,中国哪位企业家见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多,任正非一定算一个,目的就是智慧城市。
今年2月,任正非拜访了浙江省委书记、省长。浙江省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2017年一季度,74天时间里,73岁的任正非率华为高管团队密集拜访了6个省份,算下来,每隔12天,任正非就会与一位省委书记见面。每到一处,华为均与当地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多集中在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
2016年6月,浪潮集团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云计算、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像这样和当地政府有关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签约协议,即便是吉林四平这样的四线城市,孙丕恕也必定亲临现场。
而同样奔波的还有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2016年,孙丕恕总共拜会了9位省委书记15位省长、20位市委书记、30位市长,签署省、市有关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相关战略合作协议29个。
毫不讳言,智慧城市市场当下正在群雄逐鹿,一片乱战。
在这场乱战中,政务云第一之争只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与其如此,厂商们不如把产业护城河筑得更宽一点更深一点。
市场不会在意口水战,关键是你有数据吗?
智慧城市的“护城河”在哪?
智慧城市正是基于政务云服务为基础设施的云上城市。伴随政务云经过短暂的培育期与普及期,中国政务云未来将全面进入到以“数据集中融合、打造一体化政府大数据中心” 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IaaS平台与PaaS平台的融合、高度整合数据资源、建设政府大数据中心。
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要在这个以数据驱动的赛道上冲到前头,首要的问题是,你有数据吗?
在今年8月,华为云服务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还在重申“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的企业边界。
既然站在了“智慧城市”这个赛道上,不是不碰数据,而是必须碰、怎么碰的问题。
健康产业“国家队”的打造,正是基于对健康医疗大数据这个“金矿”的合法、安全地开发利用。
80%最有价值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谁攥紧政务云这个入口,谁就拿到开采这座“数据金矿”的钥匙。为什么今年6月,中国移动和浪潮共同发起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国家队”,原因即在于此。
当市场聚焦AI时,大家发现,AI需要数据才能喂大;当智慧城市成为热点时,首先还是这个问题,你的这个智慧城市神经系统,能链接上所有有关城市运营的核心大数据吗?而和合作伙伴共筑生态,是构筑“护城河”至关重要的一步。各家厂商都在加速平台化,做生态,强化链接能力。
目前,华为正在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而浪潮正在政务云落地的每一个城市搞浪潮云联盟,目的很明确,就是和合作伙伴共同对应当地的政务云和智慧城市项目。
市场不会在意口水战,玩文字游戏也没有任何价值,企业家需要做的,就是对大势的洞察,看准路,制定好战略目标。在智慧城市这个赛道上,先行者已然前行,但天花板还很高,一切还未有定数。
相关文章:
- 云计算赋能现代银行业务2018-01-17 15:22
- 要成为世界五朵云,留给中国云的时间不多了2018-01-17 15:21
- 发展智慧医疗 建设“云医院”2018-01-17 15:20
- 网易首页 > 财经频道 > 正文 交友 百亿规模政务云市场竞争白热化2018-01-10 10:00
- 处于风口的政务云,如何应对数据“裸奔”安全质疑?2018-01-10 09:55